從收荒匠看報業(yè)沉浮:當年賣報紙成萬元戶,如今只夠買玩具

發(fā)表于 討論求助 2023-05-10 14:56:27

接過記者手里的一疊報紙,塑料繩子一纏一綁,勾在掛著五斤秤砣的秤桿上調(diào)平,一串數(shù)字奪口而出,“8斤,4元錢!”

5月4日一大早,四川日報社大樓內(nèi),蘭光其挨個在記者的辦公桌回收舊報紙。一層樓忙完,上百斤的“收獲”就有了。

老蘭一手一摞,吭哧吭哧地往電梯口搬,從背后看,他的腰彎得像弓背?!罢粍恿耍 币姷绞煜さ娜?,他經(jīng)常嘟囔兩句。

蘭光其今年66歲,同時也是他在報社“工作”的第40個年頭,比很多在職的記者年齡還長,為此,有人說他是報社的“活化石”——盡管微不足道,但卻是緊密銜接、環(huán)環(huán)相扣的紙媒產(chǎn)業(yè)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(huán)。

從26歲到66歲,從風(fēng)華正茂到垂垂老矣,少有人注意到,一個收荒匠佝僂的背影之后,也藏著報業(yè)興衰的軌跡。


上世紀70年代末收報紙每月能賺兩三百元
他是當?shù)刈钤缫慌叭f元戶”??

1976年,蘭光其26歲,是成都市郫縣紅光公社七大隊第四生產(chǎn)隊隊員。一家七口擠在郫縣紅光鎮(zhèn)草搭房子里,靠種糧掙工分,每月剛夠吃飽。

那時,。舊報紙幾經(jīng)流轉(zhuǎn),到了普通勞動人民手中,成為糊墻、做水泥凹的好材料。

一次,蘭光其幫鄰居家用舊報紙糊墻,發(fā)現(xiàn)“這個東西用處大”。一經(jīng)打聽才知道,好多水泥廠大量回收舊報紙,給混凝土做隔層,蘭光其興奮極了。

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,舊報紙的回收價高達每斤1毛8,轉(zhuǎn)賣價2毛,“賣1斤報紙能買一斤白菜,賣2斤報紙能買一斤鐵,賣40斤報紙能買1斤肉!”

找到“商機”的蘭光其馬上推著自行車四處尋找報紙。那幾年,他把成都大街小巷來來回回跑了幾十遍,最常去的是錦江區(qū)天涯石原四川日報社宿舍。

“每次能收100多斤,收完就趕回郫縣賣給水泥廠,生意好時每天能賺2塊錢?!备睒I(yè)踏上軌道,蘭光其家的生活狀況得以改善,“那時每星期可以吃上一次肉”。

好日子才剛剛開始。1982年,蘭光其一家獲分五畝地,除了種小麥、玉米、油菜等糧食蔬菜,還養(yǎng)了6頭豬。按照豬肉每斤1元的市價,每年收入近1000元。

蘭光其的“副業(yè)”也告別了游擊式的“小打小鬧”,干得越發(fā)有聲有色。

報紙的回收價漲到3毛一斤,轉(zhuǎn)賣價3毛5,后來又升到4毛。蘭光其的根據(jù)地從川報宿舍擴展到剛剛成立的九三學(xué)社四川省委員會。那時,一個普通工人月工資只有50元。而蘭光其每天最多收200斤報紙,賺十幾元,每月能賺兩三百元。

1988年,蘭光其買了人生中第一件“奢侈品”——黑白電視機,鎮(zhèn)里的人爭相到他家看“稀奇”。

90年代初,他已經(jīng)成為郫縣當?shù)刈钤缫慌叭f元戶”?!鞍l(fā)達”的蘭光其蓋起了“小洋樓”,上下兩層,300多平方,黑白電視機換成了3000多元的彩電,冰箱、洗衣機一件件搬進“小洋樓”……蘭光其說,那段時間,走路都帶風(fēng)。

輝煌十多年?
每天能收500至1000斤,月入2000元

蘭光其并不知道,報業(yè)的輝煌才剛剛開始。

1995年1月1日,華西都市報正式創(chuàng)刊,開啟了中國報業(yè)的“都市報時代”。一時間,蓉城街頭,人手一份華西都市報,出現(xiàn)“洛陽紙貴”的盛況。

《成都商報》緊隨其后,于同年同月創(chuàng)刊。很快,《蜀報》、《商務(wù)早報》、《天府早報》、《四川青年報》紛紛創(chuàng)刊,加上此前轉(zhuǎn)型為都市報的《成都晚報》,成都報業(yè)進入了“七雄并立”的鼎盛時期。

蓉城報業(yè)遍地開花在全國引起轟動。僅華西都市報的日發(fā)行量就達到百萬,報紙版面最多時每天出過上百版,前來投廣告的客戶在門口排起了長隊。

家家訂報紙、人人看報紙,蘭光其的“收報生意”自然火得不得了。報紙收購價從90年代初的6毛一路飆升至20世紀初的9毛,2007年達到峰值。

1995年至2007年12年間,蘭光其每天能收500至1000斤報紙,“推自行車要運好幾趟”。

年近50歲的他忙碌一天后回到家,最享受的事情就是把毛票撒到桌上,一張一張的數(shù)?!白疃嘁惶熨嵙?00多塊,月收入能有2000元!”

?2000年,全國城鎮(zhèn)單位在崗職工的月平均工資只有780元。僅靠賣報紙,蘭光其的收入就數(shù)倍高于許多職工工資。

舊報紙的流向也發(fā)生了變化,造紙廠、紡織廠、鞋廠、食品廠……許多生產(chǎn)加工領(lǐng)域都對舊報紙有大量需求,加工成紙盒、包裝紙、鞋墊、帽子……蘭光其根本不愁銷路。

那幾年,蘭光其最大的樂趣,就是拿到報紙坐在家門口,泡上一壺茶,跟鄰居擺龍門陣。

“今天報紙看了沒得?有個大新聞哦!”

“啥子啥子?快給我擺哈!”

報紙成為人們了解信息最主要的渠道,也成為茶余飯后不可或缺的談資。這樣的輝煌,持續(xù)了十多年。

以前賺的錢能蓋房

現(xiàn)在只能給娃娃買個玩具


2005年以后,蘭光其居住的郫縣紅光鎮(zhèn)一帶統(tǒng)一拆遷,一家人住進政府提供的位于郫縣高新濱河小區(qū)的安置樓房內(nèi)。55歲的蘭光其徹底告別了農(nóng)戶生活,領(lǐng)取拆遷安置費和養(yǎng)老金,過上了“退休”的悠閑日子。

唯一不變的是,蘭光其照常騎著自行車到報社收報紙。報紙回收的價格開始逐漸走低,從9毛每斤降到8毛、7毛、6毛5分……每斤的利潤也從1毛降到8分甚至5分。

轉(zhuǎn)折來得猝不及防,全球經(jīng)濟下行、新媒體異軍突起,紙媒生存愈加艱難。

全國報業(yè)市場2008年開始下滑,報紙總印量出現(xiàn)1993年以來的首次負增長。

2010年,全國新聞紙生產(chǎn)量430萬噸,較2009年的480萬噸減少了10.42%,消費量423萬噸,較2009年的461萬噸減少了8.24%。

到2015年,這一數(shù)字只有221萬噸,相比2014年的270萬噸減少49萬噸,約下降18%,與2009年相比,連后者的一半都不到。

新聞紙越來越少,也直接反映在舊報紙回收這個環(huán)節(jié)之上。蘭光七的感受是,能夠收到的報紙越來越少了,相應(yīng)的,收報紙的頻率從每天一次變?yōu)槊恐芤淮危疵恐苁?000斤、每斤利潤1毛計算,月收入銳減至400元,和上世紀80年代的收入差不多。而2008年,豬肉價格已經(jīng)漲至6元一斤。

“以前賺的錢能蓋房,現(xiàn)在只能給娃娃買個玩具。”“賺錢主力”蘭光其不靈光了,這讓他很是沮喪。

?“叮鈴鈴……”,在與記者的交談中,蘭光其的手機響了,這是女兒為他新買的諾基亞手機?!艾F(xiàn)在娃娃都不看報紙,新聞都在手機上看。我收報紙也要靠手機聯(lián)系?!碧m光其晃晃手里的手機說。

最近幾年,他迎來了一個比他年輕20歲的收報“接班人”,被稱作“小裴”。倆人一起到川報大樓收報,收完后,蘭光其把報紙交給小裴,小裴開車拉到郫縣附近的服裝廠、豆瓣廠賣掉。

66歲的蘭光其說,打算要“退休”了。

“退休以后打算干點啥?”記者問。

“跟老朋友們一起出去旅游,到處逛逛。我一口氣能騎自行車到青城山。”蘭光其眨眨眼,就像想起了曾經(jīng)報業(yè)的輝煌。不過,眼下,那真實養(yǎng)活了他大半輩子的報業(yè)市場,如今仍然在探底。



川報觀察客戶端記者 郭靜雯 梁現(xiàn)瑞

編輯:黃穎


發(fā)表
26906人 簽到看排名